建盏常被称为“铁胎”、“铁器”,何故?
厚重如铁
将任何建盏拿在手中的第一感觉就是“重”。北宋蔡襄在《茶录》中,便曰建盏“其坯微厚,熁[xié]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意思是,建盏坯较厚,用火烤过,盏热的时间很长、不容易变冷,最适用于点茶了。因为盏“冷则茶不浮”,即是盏的温度较低,茶粉就无法上浮,茶汤击拂过程中不易形成汤花、泡沫,自然也就无法“咬盏”了。
坯厚,是点茶斗茶所需。上图是典型的建盏残片标本,底足坯和釉层的总厚度约为1cm,盏壁坯和釉在止釉线处的厚度都是最厚,约0.85cm。与任何其他朝代的茶碗、茶盏相比,建盏的厚度是数倍之多。坯厚,盏自然重。以12.5公分标准束口盏为例,多个测量的结果是228~255g,平均重约242g,近半斤,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
建盏的重心偏下,整个器型有下沉之势,且在青黑釉色的烘托下,第一直观便是沉稳、厚重之感,尤其是标准束口盏。撇口盏和敞口盏(斗笠盏),由于盏壁与中线的角度较大,口沿外卷或未收,会显得轻盈一些。
褐黑如铁
建盏的口沿打磨面
建盏釉黑、胎黑,可谓表里如一。胎黑是建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截面颜色一般为黑色、灰黑或褐黑。这一点,在残件的打磨面上观察最为明显;而残件的自然断面由于吃土缘故,颜色会感觉略浅。另外,建盏的底足也一般为褐黑、褐色,或赤褐色,是区分其他建窑系窑口所产黑釉盏的重要特征。
建窑的胎色
建盏,色呈褐黑,是因为坯体含铁量很高,含铁量约7.3%,其所用的坯原料是当地盛产的红色高铁黏土。而同是宋代窑口的吉州窑和耀州窑,含铁量就要低得多,吉州窑的含铁量约2.7%,耀州窑约2.4%。含铁量也决定了它们的胎体颜色,吉州窑呈土黄色,耀州窑的含铁量更低,颜色也更浅、显白色。
吉州窑的胎色
耀州窑的胎色
坚硬如铁、叩声如铁
建盏的胎体厚实坚硬,用手指叩之,如同一般的铁质器皿一样,铿然作响,且声音沉重、有力,与一般薄胎瓷器的清脆声明显不同。建盏坚硬,是由于其烧成温度高达1300多度,远高于一般瓷器1200℃的烧成温度,使得坯料烧结程度更高,胎质更为致密,强度更高,胎体更为坚硬。(注:这里胎质致密,与“桃酥状”胎体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桃酥胎体是坯体原料中的砂粒颗粒较大所导致,与烧成温度无关)
厚重如铁,褐黑如铁,坚硬如铁,叩声如铁,故曰建盏为“铁胎”、“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