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綠泥系泥料參考範本及說明


本绿系泥料参考范本及说明

原創:梁權

有關於緞泥及本綠的概念,一直都模糊不清,今天圖文並茂寫個帖子,僅供大家參閱。

告訴大家一個很準確的消息:其實宜興本土產紫砂泥並不貴,即便是不錯的料子也很少一斤能過百元,但極端優質料子花錢很難買到的。大家都不用本山的做,原因是境外料實在太便宜了,很少超過500元一噸。而從這些礦料中精選出來優質手工煉的,有些品質也還說的過去,大多數都當宜興本土料在賣了。但初入門或者未入門的同好輕易看不出來。

我曾經不止一次說過有關於老泥的概念。借這個帖子複述一下,所有的泥在未開採出來之前都在礦坑裡呆了數千萬年了,但只有真正撿出來了,粉碎過了,調水後封存陳腐了,待泥胚幹透後再次錘煉調水陳腐的,周而復始多年後,這樣的泥料,才能稱為老泥。

古人是怎麼煉泥的?那個時候沒有碳酸鋇除黴,也沒有真空機,更不會塑封,故粉碎過篩後的泥都直接浸泡在大缸裡多年後才拿出來用。因為無法真空,故打泥片的時候要用針把氣孔戳破,即便這樣,燒成品還是會偶爾見到氣泡,當代的真空泥是很少見到這樣狀況的。當代的人也很少用缸盛水陳腐泥料,一個是太占地方,一個是太不划算。大缸浸泡出來的泥料,也應付不了這麼高的產量。

我們也借助這個帖子談談一廠的料子。廠裡以前有五個存泥車間,當用完一個車間的泥料後,再用第二個車間的,同時把第一個車間再次堆滿。以此類推,則每一個存泥車間用泥的陳腐期至少超過五年。而五年陳腐期的泥料,而相比淘寶網上號稱自己泥料是民國緞泥的,是品質更優還是品質更差?號稱為民國緞泥的,難道真的是民國時期陳腐至今的嗎?喬某片面的認為,真正能做到絕對潮濕狀態下塑封陳腐五年的泥料,已經很了不起了。可以當之無愧的成為老泥,因為一廠的料子就已經非常好了!

純本綠是泥層中的加酯,純粉料的,成型很難,吃溫高,變形率極大,成品淡米黃色,發色極純淨。早年一般不會用來做壺,而是用來做化妝土。即便有少量的成品,也是做小品。而且基本上用來做模子壺,純手工很難打片成型。如果要用來做中品以上,則會先素燒泥片粉碎後過篩目再調配到漿裡面打片再燒,否則絕大多數成品會燒裂燒壞,稍微溫度欠一點就吐黑,所以純淨的黃龍山原礦本綠是很少有人會去碰的,而產量也極少。

還有另外一個概念,那就是古人一樣擅長于調配泥料。所以並不是說古人傳承下來的實物的就一定是原礦的(更多是不加化,純粹的原礦泥配泥的產物)。但在那個時期,泥料根本就不值錢,甚至可以拿來蓋房子。沒有人會像今人一樣那麼珍惜紫砂泥的,所以那個時候是什麼料好就用什麼料。根本不可能用雜質很多的、亂七八糟的料子做壺,本地好料尚且用不完,何來境外料給他們用。這是為什麼今人那麼珍惜老件,因為老件上沒那麼多弄虛作假的材質。

大家要切記:泥料發色,萬變不離其宗,看過老件之後,再對比廠裡的,再對比現代的東西,只要都是那個礦脈系的,發色基本上不會相差太多,但水色,包漿,窯燒氛圍會不同。如果發現對比效果有很明顯的差異,那基本上可以斷定是調配料、加化料、境外料……..

境外的紫砂礦(安徽江蘇交界、長興….),一樣可以稱之為紫砂礦,只是發色沒有黃龍本山那麼正,當你拿著一塊境外料的原礦,和黃龍山本土的料子相比,如非絕對專業煉泥玩礦的選手,根本就不可能看得出來(喬某不會看礦的)。但成品發色正與不正,倒是可以用手中大量參考範本來做詳細參照。淘寶上的商家們是可以拿著境外料的礦石來忽悠的,因為就算是宜興本土的高工大師,也分不清原礦石的產地。要知道早年一廠的分工是很明細的。廠裡做壺的,煉泥的,選礦的,配料的,燒窯的各司其職。直到廠裡陶手工作室私營化之後,制壺陶手們才開始真正接觸泥料,但直至今天,絕對大多數制壺業者還是會去礦上買成品泥,或者用自己家中的廠裡剩下的成品料子,可以說很多業者至今都不懂泥料的。準確說很多的資深愛好者可能要比制壺的業者還要懂泥料。

今天,我發一些真正的原礦的緞泥及本綠的圖片,僅供大家參考,希望這個帖子不會影響到同行的生意,但聯盟有義務去偽存真,希望聯盟交流的帖子日後不會經常見到什麼諸如家藏老緞泥、老本綠之類的形容。我真的不希望見到更多新手在淘寶上被坑受騙,更不希望聯盟的商家也會做這樣的宣傳。

更希望聯盟的同好們,拿著這些圖片範本,對比一下你們家中的藏品,在售的商品,準備買的新品……….

 

本微信号为“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唯一官方订阅号,加入方式:

1、通过微信订阅号添加,搜索“yixingzishaaihaozhe”或者“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请注意,已有无良奸商冒充联盟注册微信订阅号,并利用联盟资源进行推广,请认准微信号,认清李鬼。

2、扫描二维码添加:

分類: 精選紫砂壺微信,標籤: , ,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