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目杯”說法

2014-05-24 境芳茗茶 境芳茗茶

相传宋元时期浙江天目山佛寺林立,日本禅僧多至天目山留学求法,回国时常带回天目山寺院中所用的建窑黑釉盏,因此这类茶盏就被称为 “天目” 。

这是“天目”来由的最为广泛和普遍的说法。但“天目”之说,至今在陶瓷界和日本茶道界仍存在着令人莫衷一是的看法。尽管中日两国陶瓷考古界却存在一种共识:“天目”,这一名称来源于日本。

日本僧人

日本茶道界广为人知的史料,如《禅林小歌》(1394~1428年)、《君台观左右账记》(16世纪初)、《山上宗二记》(1588年)等,有关“天目”的汇总信息:“天目”作为饮器的名称至少在14世纪就出现于文献中。它以山名来命名,当时建盏类茶碗与 “天目” 是分开记录的,“天目”的价格比较低廉。

例如,品评足利将军家藏唐物的《君台观左右账记》中,所载的茶碗排名是:曜变建盏(值万匹绢)、油滴建盏(值五千匹绢)、兔毫建盏(值三千匹绢)、鼈(鳖)盏(值千匹)、乌盏(即黑釉,价廉)、能(或鲐、態)皮盏(廉价)、天目(不是将军家的御用之物,谈不上价格,即便宜得说不上价格)。

《君台观左右账记》

在16世纪初期,“天目”的上品被称为“灰被天目”,而建盏类茶碗有许多等级,建盏也不包含在 “天目” 之中,与“天目”同属于 “土之物”的范畴, 其价格远远高于“天目”。

灰被天目

16世纪以后,有关“天目”的记载在日本文献中不胜枚举,名称情况相当复杂。其中熟悉的名称有“天目”、“曜变天目”、“白天目”、“珠(朱)光天目”、“黄天目”、“濑户天目”、“油滴天目”、“玳皮盏天目”、“菊花天目”、“鷲天目”,也有不为人了解的其他“天目”,甚至有来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白天目”。

黄天目

 

日本烧造的“濑户天目”

可见,16世纪以后,在茶道界“天目”已作为一种固定式样的茶盏总称而被使用着。可能只要是此类钵形的茶碗或类似这种形状的茶碗,不分产地(即进口货或者国产货),不分釉色,甚至可以忽略除器形以外的其他装饰特征而将这种形状的茶碗直接冠以“天目”的名称。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在16世纪初,建盏与天目是茶盏中等级不同的两个种类,建盏的价值及地位窑远高于天目茶碗。

但是,建盏究竟何时与“天目”划上等号?何时开始“天目”的概念中包含了建盏?

吉州窑玳皮盏

吉州窑木叶天目

尽管在16世纪末,建盏与“天目”分开称呼的情况依然存在,但是,由于“侘茶”的盛行,日本茶道界的审美观发生了转变。建盏从茶盏中的高级品一落而成为廉价物,同时,“天目”的外延也进一步扩展开了。

至19世纪以后,在日本茶道界,“天目”已演变为包括中国建窑系列、吉州窑系列茶碗以及所有与那种束口、深腹、高圈足茶碗形状相同或接近的各类唐物茶碗或和物茶碗的总称。

日本茶道

将“天目”等同于黑瓷的说法究竟始于何人,由于资料的缺乏一时无法确定,但明确将黑瓷与天目划上等号的推波助澜者非小山富士夫莫属。1974年,日本平凡社发行了全48卷的《陶瓷大系》,小山富士夫在文中起首就写道:“施黑色釉药的陶瓷器,在日本被俗称为天目。青瓷和天目,它们所反映的幽玄的精神特质是东洋陶瓷所特有的。”

于是,“天目”成为黑瓷的代名词,并迅速普及。这一说法,随着《陶瓷大系》的传播,在中国学术界也广为盛行。但是这一说法,日本茶道界并不完全认同。1979年,奥田直荣在《天目》一文中基于日本茶道界的立场提出,“天目”等同于黑釉是“不懂常识”。

日本茶道

分類: 精選建盞天目汝窯微信,標籤: , 。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

發佈留言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