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筒终于告一段落了,今天开始介绍附件的做法。包括壶嘴、壶把、盖板、子口、壶钮(的子)等。
实际操作中为了统筹时间,也为了调整泥的烂硬程度,这几个部件的制作往往是穿插进行的。这里为了方便演示每期只介绍一个部件。
从嘴子说起。
先打泥片,比身筒泥片略薄些。
贴上样板,裁切。
每片结合处倒角。
倒角完成后试装一下,尽量做到严丝合缝。
利用竹拍子的背面弧度虚片子,用带弧度的工具刮挺。
虚好的片子。四片都如此。
抹上脂泥开始镶接了。
第二片。
镶接完成。
趁着脂泥未干调整各块片子的位置,轻轻用手压边。
除去多余脂泥,待稍干后用拍子轻压,给每条边上力。
待泥再干一些,用锉刀修整外部,初步倒角。
开始清理内部脂泥。
用痤疮针上的小圈抠掉多余脂泥。用头部圆滑的工具趟匀。
方器的出水普遍不如圆器爽利,因为造型设计的缘故,茶水在壶身内少了一股集中汇聚的力道。(想想喇叭口状的钱塘江如何汇聚大潮的力量,一样的道理)所以在别的方面要尽量周到一些,来弥补这个先天劣势。比如壶嘴内壁,做好之后本是看不见的,且空间狭小不易操作,但为了增加出水力度,仍是马虎不得。
接着做嘴口。师傅说,行家看壶的做工是否精致,首先看嘴。
用挖嘴尖刀切齐四边。感觉嘴型不准还要用拍子调整。下边再收拢些,右上角再补点泥。
四边外部倒角,倒角线要连贯均匀。
经过调整,看上去舒服一些了。
内部倒角,也是要连贯均匀。
壶嘴恐怕是整个壶上最精巧的部件了。给嘴口整形也是最需要心静手稳眼光准的步骤。有时削下的泥细如沙粒,补上的泥不及芝麻,来去都在毫厘之间。
嘴子做到此处并不算完,只是剩下的修修补补的过程差别太小拍不清楚。只能给大家展示到这里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