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黃健亮 / 骨董時光微講堂
各位骨董時光群友好,很榮幸再次同各位聊聊明清紫砂,今天我們來談談:
紫砂第一人——妙手陳鳴遠。
我們之前說到,陳鳴遠開創了一代壺藝文麗工巧的風格,這並不是空泛的虛話。要知道,陳鳴遠所處的時代正是兩種審美風格劇烈對撞的轉換階段。晚明簡練素雅的靜穆風格與清初蓄勢勃發的創造力,正如蕭颯寒鴉的暮秋對比草長鶯飛的春日。金章的詩作生動的紀錄了陳鳴遠的創新風格所帶來的視覺沖擊。〈鳴遠至攜贈蓮花壺〉詩曰:「揖罷探懷出,生成一朵嬌。荷花勻瓣瓣,蓮子活搖搖。仿古法盡變,(向見沈融此式,君謂情思殊短。今所制手法無一雷同)匠心趣獨饒。要知雕琢巧,有客斥壺妖。(客有評曰:壺妖!)
原來,陳鳴遠巧思創作的「蓮花壺」,因為壺蓋的蓮子顆顆靈動,而被旁人驚為「壺妖」。這個有趣的視覺震撼,我們可以在蘇州博物館的陳鳴遠「清德壺」看到。
順此,談一下對陳鳴遠作品的命名原則。我認為不宜因循傳統紫砂形製命名,而是應取其題銘重點,正如南京博物院藏「東陵瓜壺」,原本名為「南瓜壺」,後因宋伯胤先生為文,乃取其銘文「仿得東陵式,盛來雪乳香」,命為「東陵瓜壺」。準此,上海博物館「題句四足方壺」,銘文「且飲且讀,不過滿腹,」宜作「飲讀壺」。又如上述蘇州博物館的「蓮形銀配壺」,應依其銘文「資爾清德,煩暑咸滌,君子友之,以永朝夕。」命名為「清德壺」。壺」,應依其銘文「資爾清德,煩暑咸滌,君子友之,以永朝夕。」命名為「清德壺」。
事實上,我相信這也是陳鳴遠的本意,因為他在一件與「飲讀壺」類似形制的紫砂方壺上的銘文是:「是名無垢,置諸座右,為斐老道兄。鳴遠」,此壺自然稱為「無垢壺」。
南瓜壺的拓本
陳鳴遠的作品有很大的特色是器身的銘文,當然這也是鑒別真偽的重點。撇開沒有銘文者以及仿品不談,觀察較接近陳鳴遠真跡的傳器題字,可以大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陳鳴遠自署,應該是陳鳴遠自己在家鄉的個人創作,自然是自製自署;另一類是與曹廉讓、楊晚研、金張等人唱和時的文人筆墨,尤其曹廉讓更是陳鳴遠最主要的合作伙伴。我們可以想想,陳鳴遠是挾技以周游文人之間,一器既成,即便陳的字寫得再好,也不可能在書法上逞能,舞文弄墨,一定是請身旁的文友一起參與,以坯作紙,落墨題署以為酬唱相和。
金張的詩作也記錄了陳鳴遠與文人合作的形式。康熙三十二年,金張五十大壽時,陳鳴遠贈壺祝壽,詩:「宜興茶壺何足異,異在端妍鑿款識。即如前輩時大彬,亦只寥寥一定字。(如年號時節及名諱而已。)無所不可君獨能,詩詞箴銘隨人情。蠅頭未有滿壺底,五十六字踏莎行。(鐫余五十自壽詩)風帆雨屐意良厚,(取途孝豐山中渡苕溪,適大風雨)金帛愧余兩無有。縱有亦何以報之,一首歌詩傳不朽。」
另有一詩曰:「兩壺捏既就,題款姑置之。攜煩黃葉老,健筆挐蛟螭。摩挲啜茗后,宛如摸古碑。」提及陳鳴遠做了兩把壺,準備把生坯送去請黃葉老人吳之振(橙齋)題字云云。
正因為參與創作的都是文人,加上陳鳴遠的藝術品味,因此徐喈鳳《宜興縣志》說他﹕「所製款識,書法雅健,勝於徐、沈。」吳騫《桃溪客話》說他:「工製砂壺,形制款識,無不精妙。」張燕昌《陽羨陶說》說:「余獨賞其款字,有晉唐風格。」都在贊美他的工藝、形制之外,又特別提及款識的精妙。這正是陳鳴遠最重要的陶藝特色。
紫砂壺款識的欣賞有三,其一是書法,其二是刻工,其三是銘文內涵。以往在提及文人紫砂,每每獨崇嘉慶陳曼生,其實陳鳴遠才是首先把紫砂壺印款、壺銘提高到文學高度的開創者,後來的陳曼生應該是中興者。
陳鳴遠在器身鐫刻詩文,除了是文人雅興的詩句慧語,他每每將署款和印章並用,此舉把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形式,引入了紫砂工藝中,增添了雋永的裝飾情趣,從而把壺藝、品茗和文人的風雅情致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紫砂陶器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為紫砂發展史上豎立了不朽的豐碑。
陳鳴遠和正瓜壺
最後,我們談談中國嘉德今春隆重呈現的一件陳鳴遠重要作品:和正瓜壺。關於這件陳鳴遠和正瓜壺,由于它的著錄十分豐富,而且傳承有序,在展覽專冊與相關報導中都有提及,我就不再此贅述。
我謹在此提供一條重要的第一手數據,供各位群友分享。這是由曾經參與1930年代上海仿古的紫砂泰斗顧景舟先生,在1990年代初期在臺灣摯友宋哲三先生提供的珍貴訪談,提到了對羅桂祥所藏陳鳴遠和正瓜壺的鑒定意見。
顧景舟大師說:
【陳鳴遠現在有東西留下來,可是假的不得了,仿的不得了,我這一生裡面,見到陳鳴遠的好東西,不過三五件而已…】
【我覺得羅桂祥那個是真的,香港羅桂祥,羅桂祥那個是真的,可是羅桂祥出版的這些書,從來不發表…】
最後,我要說的是:過去關於陳鳴遠的研究進展有限,主要原因是囿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上海的仿古潮,如陰霾罩頂,揮之不去。近幾年紫砂收藏浪潮進入了新的高峰,文物間的交流互動熱絡,許多重要的名家名作紛紛浮出臺面,提供了我們考據明清紫砂更豐富的研究材料。加上一些當年參與上海仿古陶人相關文獻資料陸續披露於世,干擾因素已經漸漸厘清。
關於陳鳴遠真跡的比對工作,是一項繁復但並不特別困難的工程,可從他與文友合作的傳器著手,尤其是曹廉讓、楊晚研。
事實上,相較於其他宜興名陶,陳鳴遠的研究有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即是他與文人往還的記錄,不只是文獻,更有以坯作紙的題記與文人題刻,給予我們一個探索的有利契機。
更多關於紫砂精彩講座,只在骨董時光微講堂
閱讀黃健亮先生紫砂講座大綱,請點擊閱讀原文
微講堂訂閱號只提供講座大綱,聆聽完整講座內容請關注會員
如何關注成為會員
方法一:聆聽會員群專家精彩講座,參加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請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骨董時光微講堂”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中的“成為會員”,了解入會要求後,加入會員群。
專家講座、群友分享……更多精彩活動,敬請期待!
方法二:關注公眾微信號後直接在對話框內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我們會第一時間和您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