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瓷器自身有種極致之美,那種美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自然天成、無法複製,就連製作它們的藝人也無法預測。
因此,這種美堪稱造化,或者說是一場邂逅。“建盞”尤其如此。
✎✎ 貢茶茶會之後貢茶茶會之後,就有茶友對茶席之上胡老師用來點茶的那兩個精美的茶盞有了興趣。借此機會,茶道君也來為大家普及一下“建盞”——這朵茶盞之中的絕美之物。(搬小板凳坐好了啊,一大波兒美圖即將來襲)
…………
建盞與許多其他瓷器不同,其藝術風格追求的是樸實無華,摒棄所有矯揉造作,其追求自然造化甚至可以說達到了某種極端,這種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與當時社會的審美時尚緊密相連。
宋代文人士大夫主張崇尚自然的美學觀點,強調回歸宇宙本體的和諧與自然,追求平淡自然的情趣韻味,並把這一切提高到透徹了悟的哲理高度。那個時代造就了建盞,建盞在造型、胎釉等方面簡單到極致,使得一些在燒成過程中自然產生的出人意料的美顯得如此令人沉醉。
渾然天成的精美紋樣
▼
傳統建盞以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所燒製的為主,採用當地富含鐵元素的胎土和礦釉,由1300℃左右的高溫燒製而成。
建窯釉色分兩大類:黑色釉類和雜色釉類。建窯黑釉的燒製原理簡單可解釋為:建窯黑釉是鐵系結晶釉,而且施釉普遍較厚,在1300℃左右的高溫熔燒過程中,將單質鐵從釉和胎裡還原出來,根據窯內火候的高低和氛圍變化,從而產生了不同的花紋。這種花紋的誕生難以預見,難以把握,稱之為“窯變”。
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建盞三大類,即曜變、鷓鴣斑(油滴)和兔毫盞。其中最珍貴和最值得講的是“曜變盞”,曜變是建盞的極致之美,它是一場意外,或者說邂逅,可遇不可求。
曜變盞
▼
“曜變”是建盞中可遇不可求的寶物,燒盞人畢生奮鬥的目標。公認的三件傳世“曜變三絕碗”全部藏於日本。所謂“曜變”,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上聚集著許多不規則的圓點,圓點呈黃色,其周圍煥發出以藍色為主的耀眼的彩虹般的光芒,故得名。
曜變為什麼能成為國寶?
盞內有沒有曜斑,是判斷曜變的標準。曜斑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燒製過程中,從黑釉到出現油滴花紋的剎那,三價鐵(存在於Fe²O³中)迅速轉化為二價鐵(存 在於FeO中),因為二價鐵是強溶劑,在FeO進一步 被還原出單質鐵之前,很快就會融入釉裡,讓斑紋消失。在它消失之前,會在斑點周圍形成很薄的干涉膜,在光照下有變色現象。
如果這個動態能恰好地被凝固下來,則曜變可成。否則,則一切湮沒,變成黑釉盞。但在窯裡,要凝固住這一瞬,幾率接近于零。這也是曜變能成為國寶的原因。
傳世的三件完整宋代建窯曜變天目茶盞現均收藏在日本,其中一只號稱“世界第一盞”, 收藏在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被稱作“稻葉天目盞”,日本人甚至稱之為“盞中宇宙”。
曜變的斑點給人感覺是沁浸釉中,這只曜變天目盞最令人難以割舍的地方是斑暈在光線照射下放射出七彩光芒。更重要的是,隨著人的目光轉移,光彩會不斷變化。小小一只茶盞,色彩變幻無窮,有如“盞中宇宙”,怎麼看都看不盡。
油滴盞
▼
“油滴”一詞來自日本,所以在建盞學術界許多人拒絕使用這個詞,而使用宋朝年間的說法“鷓鴣斑”。然而對“鷓鴣斑”的定義又有兩種不同聲音,有些學者認為鷓鴣斑就是今日我們稱之為“油滴”的花紋 ;而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黑底、白色正圓點的花紋方能稱之為鷓鴣斑——而宋代建窯工匠的確有燒制出一種黑釉白點碗盞,那白點是二次施釉人工點上去的。
油滴盞如何選?
選擇油滴盞時,上品油滴盞應該做到油滴形狀渾圓 或成卵形,碗壁內外分布均勻、密集,顏色銀白發亮。有些會形成天然的七彩“蛤蜊光”。新盞亦有藍油滴、彩油滴、金油滴之分,選擇時則須看其是否夠藍,夠彩,或者夠金。需要注意的是,以化學釉料燒製而成的產品則不在討論範圍內。
兔毫盞
▼
對兔毫的理解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宛如兔子身上的毛髮,二說是宛如兔毫毛筆筆頭的形狀。無論是哪種說法,基本上判斷優劣的標準都遵循宋徽宗在其所著 《大觀茶論》中的評價標準:“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所謂“條達”,指的是兔毫絲應從口沿處一直下垂至盞的底部,布滿整個器壁。兔毫中又根據顏色細分為“棕兔毫”“金兔毫”“銀兔毫”“藍兔毫”。
兔毫盞如何選?
在選擇無論新燒建盞或者老盞,兔毫以細密、修長、清晰、碗壁內外都從碗沿到碗底分布均勻密集為上品。而銀毫則應該以毫色雪白、發亮為上品。藍兔毫和金兔毫則顧名思義,應有藍光或者金光燦燦者為上品。同時兔毫碗應該做到“紺口”,即口沿處釉層明顯略薄,有些許發乾也是正常情況。
口述:呂成龍(現任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器物部副主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等)
雜色釉盞賞析
▼
茶道君語▶是時代造就了建盞,是宋代文人士大夫崇尚自然的美學觀點造就了建盞,是燒製匠人對於器物深刻的愛與鑽研造就了建盞,是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造就了建盞。
本文來自《茶道生活》編輯部,公眾號:teataolife35;如需轉載請事先在後台通知茶道君,並將本段話一併帶走,謝謝。
口述/呂成龍
攝影/丘
編輯/二本君